斗茶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
斗茶,又叫“斗茗”、“茗战”;斗茶始于唐朝,始创于的广东惠州,又一说始于以贡茶闻名于世
的福建建州茶乡。斗茶是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人们,乃至名流雅士们比新茶优劣的一项
茶事活动。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茶农、茶人所关注。唐称“茗战”,
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
斗茶是在品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茶也称品茗,由主人邀请三五知己,将泡好的茶,盛在小酒杯
一样大小的茶盅内,像饮酒那样细细品尝。斗茶则与此不同。斗,有争斗的意思,也有在争斗中逞强
获胜之意。当时一个文化水平较高的私塾老师曾以“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来概括斗茶的涵义。
参加斗茶的人,要各自献出所藏名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比赛内容包括茶叶的色相与芳香度、
茶汤香醇度,茶具的优劣、煮水火候的缓急等等。斗茶要经过集体品评,以俱臻上乘者为胜。
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 便于
煮茶。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
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 饮用
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或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
斗茶多选在清明期间,因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
古人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亦争相围观,像今天
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如在茶店斗,则附近店铺的老板或伙计都会轮流去凑热闹,特别是当时在场欲
购茶的顾客,更是一睹为快。
宋代是极其讲究茶道的时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并著书立说,加以理论化。如风雅
皇帝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社会上一些文人雅士也
流行一种“斗茶”的生活情趣。宋代斗茶之风极盛,据宋、明人写的笔记记述,斗茶内容大致包括以
下三方面: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
斗茶品
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 “茶色
贵白”,“以青白胜黄白”(蔡襄《茶录》)。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 沫。决定汤花的优劣有两
项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两者的标准是相同的;第二是汤花
泛起 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如果汤花细匀,有若“冷粥面”,就可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 汤花
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会露出“水痕”(茶色水线)。
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会成为汤花优劣的依据。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
有时用同样的水煎茶,最能检验茶质优劣。这种斗茶,必须了解茶性、水质,以及煎后效果,不能盲目
而行 。
宋代范仲淹有首《斗茶歌》说得好:“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芝兰,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
十手指”。
斗茶令
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行茶令。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茶令如同酒令, 用以助
兴增趣 。
茶百戏
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
戏可不是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们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
宋人杨万里咏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茶百戏,能使茶汤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若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如一幅幅水墨图画,这需
要较高的沏茶技艺。
绿茶、乌龙茶、红茶汤显现的茶百戏图
西湖斗茶,乳雪为尊
清末、民国时期,在东方茶都杭州,斗茶已成为茶业和文人之间的一件盛事。
当时杭州十大茶庄之一的万泰元茶号,其创始人傅元能出身贡茶世家,又师承龙井贡茶制茶大师,
在翁跃庭(龙井茶始祖)制茶古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制成了一种极品龙井茶 —— “乳雪龙 井”。
乳雪龙井茶,清香袭人、回味隽永,成为万泰元茶号的招牌产品,并被官府作为贡品敬献宫廷,并深受
皇室喜爱。
民国四年(1915年)清明时节,适逢杭城斗茶盛会,翁隆盛、万泰元、万康元、鸿怡泰、朱乾升、胡源
泰等数十家茶庄、茶楼参与其中,众多文人茶客共襄盛事。在这次斗茶盛会中,万泰元茶号的乳雪龙井
一经推出,众人惊艳,“乳雪龙井”之名不胫而走,被传为龙井茶中之圣品。
其后,万泰元茶号投资在杭州开设一家名为“乳雪楼”的茶楼,楼内专供乳雪龙井。乳雪楼开业后,
因乳雪龙井之盛名和雅致的环境,备受文人雅客推崇,成为杭城闻名遐迩的大茶楼之 一,引无数茶客
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