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990-8001
 

今日入伏|高温热浪来袭,会“养”的人病少生


1

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

今日入伏,即意味着进入一年当中雨水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了。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按照古人的智慧,这段时间既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

2

“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

《汉书·郊祀志注》中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伏天的说法据说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

(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

伏避盛暑也。”

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2017年三伏天

 初    伏: 7月12日 - 7月21日

 中    伏: 7月22日 - 7月31日

 闰中伏: 8月  1日 - 8月10日

 末    伏: 8月11日 - 8月20日

3

中央气象台昨天6时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

4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榜单,夏季炎热程度靠前的1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分别为:重

庆、福州、杭州、南昌、长沙、武汉、西安、南京、合肥、南宁。

这些城市的茶友们要多注意防暑、防晒啊!

5

冬病夏治

由于虚寒性疾病常在冬季发作或加重,夏季缓解或消失,因此夏季提前针对此类疾病进行防

治,冬季症状能减轻。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常用的方法包括穴位贴敷、艾灸、刮痧、拔罐、药物内服等。

从入伏第一天起,就意味着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三伏天正式登场。

这时,利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随之生发渐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

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拔除,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

因。

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

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冬病之所以夏治,是因为只有夏天才能除去此类病人体内的“病根”。以慢性咳喘病为例,其

病根就是寒和痰,寒痰一日不除,咳喘一日不愈。

6

人的阳气在冬季是一年中最弱的,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偏虚寒,再加上冬天寒冰一片,两寒夹

击,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病,就像是雨天晾衣服,很难晒干。

到了盛夏,人体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暑热骄阳,这时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也就

是病根,最易被赶出来。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

外交困了。

中医主张“天人合一”,充分利用季节特点对抗病邪能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三伏天,身体虚

寒、冬季病重的人此时加以调理,能温补阳气、祛除寒邪,甚至能将病根拔除。

“冬病夏治”适用于虚寒性疾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不过,冬病夏治有严格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并非人人皆宜。因此,贴敷药膏前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以免使用不当加重病

情。

7

三伏养生

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

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

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

的重中之重。

伏天到了,应该把每天喝1.8—2.0升水作为目标。三个时间段最容易缺水,分别是起床时、睡

觉前、洗澡后,应注意适时地给身体进行水分补给。

8

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

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

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

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

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后,体温迅速升高,可以吃点西瓜防脱水。

13

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

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

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鸭肉

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睡眠的质量对解除“苦夏”十分重要,临睡前1小时左右,还可采用食疗催眠,如喝点牛奶

等。

9

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

果。

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

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

中医养生讲究“不时不食”,夏季正值葡萄、龙眼、荔枝上市的季节,适当食用这些温热性的

水果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人体基础代谢。

10

三伏饮食

自汉代始,伏日与食俗渐渐联系到了一起。

东汉卫宏所撰《汉旧仪》提到“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伏日的饮食成为了一门丰富多彩的学

问。

三伏高温闷热,许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乏无力等“苦夏”的症状,此时也可以通过调节饮食来调节

身体。

11

入伏吃三肉

头伏羊,二伏鸡

三伏要吃金猪蹄


入伏吃三瓜

苦瓜祛痱子,丝瓜平痰喘

冬瓜多吃增食欲

12

入伏吃三叶

薄荷清凉解暑

藿香防中暑

荷叶增进食欲


入伏喝三汤

海带绿豆汤促消化

冬瓜莲子银耳解渴生津

扁豆薏米解暑健脾胃

14

入伏三主食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入伏天,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够带走体内的大量热气,解暑降温,开胃理

气。

15

伏天喝茶有讲究

三伏天,高温热浪,酷暑难当,此时,一杯热茶最能防暑降温。

茶,是夏天必不可少的解暑之物。

16

伏天喝茶也有讲究。茶质优异的老茶,比如老普洱、老黑茶、老白茶等,好的陈皮普洱茶,都

会有很好的当季祛湿养生、排汗之效,并且老茶不寒不火较顺和,基本上对多种体质的茶友较

多适合。

适当饮用绿茶,白茶亦当令,能有效补充水分,消除燥热,解渴解暑。尤其绿茶中的茶多酚含

量最高,抗氧化能力强,能在炎炎夏日里抵御烈日的威力。

茶要多喝,一日三道茶为宜,要避免太燥茶才能祛火。

17

微信截图_20170714135146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