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民俗内涵最丰富的节日之一。
也是中国人祈福避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又名天中节,天医节,卫生节,女儿节,龙舟节,粽子节,
诗人节等等,从节日名称中就可以体现出古人对于习俗重点的古今变化。
每到端午佳节,吃粽子、喝茶、插艾叶菖蒲、涂雄黄酒、
挂香囊和赛龙舟等等习俗不仅仅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
辟邪除灾的愿望,更是蕴含了很多古人的智慧养生之道。
1.吃粽子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
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
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
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
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
2.喝端午茶
上古时期的神农氏,因发现火种造福人类,被称为炎帝,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知了。神农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
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植物学家。并且有着很高地卫生觉悟,就是喝开水。
相传,有一天神农在一棵茶树下,支起锅煮水喝,几片嫩叶飘入锅中,
锅内的水清澈鲜美,芳香四溢,喝完后神清气爽,茶就被发现了。
端午节喝茶其源上溯于战国时期,因每逢端午佳节,百姓上山采选百草,
晾匿家中常年备饮,以防病健身、美容养颜、防暑解渴。久而久之,
形成了喝端午茶的习俗。
3.插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
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
艾叶是芳香化浊类中药,具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悬挂艾叶和菖蒲的确具有杀菌消毒、
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另外,艾叶、菖蒲还具有驱蚊的作用,
慢慢让其燃烧驱蚊效果更好。中医以艾入药,具有理气血、暖子宫、
祛寒湿的功效。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原料。
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作用。
可见,古人插艾悬蒲是具有一定的防病作用的。
4.用雄黄酒
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
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
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在端午节,
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
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
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
5.挂香囊
端午节挂香囊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
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
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
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
,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
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6.赛龙舟
端午节最为热闹的赛龙舟民俗活动了,
赛龙舟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端午时节赛龙舟,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脾胃代谢、通调全身气血。
一句端午安康,道尽了古人避瘟保健的千年传承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上来看,端午节的到来是一个重要时间点,
端午节时间在仲夏时节,由于蚊蝇肆虐,疾病瘟疫容易流行,
人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强烈的想要避除灾邪。
而端午节的端是“开端”、“开始”的意思,以端午为开端,做好养生,
一年中都会受益,所以人们一直以来这么重视千年传承的习俗。
从现代养生学的角度来看,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粘度高,不易消化,
吃多了有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粽子馅料更是多到不胜枚举,
或油腻,或甜腻,或蛋白过高,胃胀气等肠胃疾病也容易找上门来。
而绿茶因其茶多酚含量较高,可以对胃肠道黏膜有收敛和保护的作用,
不仅消油解腻,改善肠胃不适,并且对降低肝火也有好处。
绿茶茶性温和,口感甘爽,搭配粽子食用不仅能衬出茶叶独特香味,
还不失粽子原有的清香。
端午节喝茶推荐万泰元乳雪龙井茶,
有粽香,艾叶香,又怎么少的了茶香呢?
与家人处围坐一席,吃着传统的粽子,
泡上一杯清香宜人的乳雪龙井,放下浮
躁,有说有笑,也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最好方式。
好吃的粽子,再配上一壶好茶,正值佳节,端午安康。